Forsing小说网>都市青春>汉末之龙起荆襄 > 第133章 尿素石膏
    这个想法得到了韩暨的认同,认为是可行的,同时刘琮运用后世的桥梁经验,在旁边矗立两根巨大的树桩,将树桩当作水泥柱,将绳索绑在树桩之上。

    不过目前还是实验,包括水泥都还在实验阶段,毕竟确实有难处,先试验好,待人口以及劳动力足够的时候便可以运用了。

    随着脚踩式打谷机的出现,今年百姓在秋收的时候省力不少,襄阳地区预计收获比去年最少提高了两成。

    后世粮食产量的提升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钾肥,但是国内缺少钾肥的原料,建国后有一段时间受制于外国,后来在罗布泊发现钾肥的原料才减少了对进口的依赖,不过依然每年需要大量的进口。

    其次是磷肥,磷肥原料倒是不缺,但是刘琮也一直让人在研究,粮食产量上去了,那才是生产力的根本提升。

    而且磷肥对许多经济作物都有很大的帮助,如棉花,花生等,但是这些的效果是非常缓慢,技术的积累哪有一下就能立马提升上去。

    对于农业,除了总结各种种植经验,其次便是各种化肥的研究,刘琮也不懂,但是可以做的是引导他们往这方面去研究。

    “公子,刘毅请您过去!”

    刘琮一听大概知道什么情况,如今秋收刚开始,他那边的实验田应该是有结果了,

    “公子,实验田产量提升了两成,效果非常显著!”

    刘琮看了看稻谷,颗粒饱满,确实不错,刘琮这边种植依然是稻谷,小麦以及粟米三种都在种植,粟米虽然有口感不好,但是易保存。

    刘琮采用的是土办法,50斤人尿加热至二成,入瓦罐蒸煮至一成,并熟石膏2斤搅拌,晾干后粉碎,这是尿素石膏,是后世建国早期的土办法。

    “嗯,不错,这次的种植经验都有总结?可有整理成册?日后每一季的水稻都要进行总结,加强育种,培育出高产的种子!”

    “诺。”

    今年试验了尿素石膏的效果,经过几年的提升,占城稻的推广,预计亩产能达到10-12石,也就是300斤-360斤的样子,已经是大为提升了。(汉朝的大小亩不做折算,用的是现代的亩。)

    要知道建国初期的亩产才200斤左右,当然建国初期有许多特殊原因,但是这需要许多难度,刘琮也清楚尿素石膏虽然可以用,但是如何合理的使用还需要验证。

    目前采用的是早期施肥十公斤,后期追肥五公斤,也就是一季度下来需要用到15公斤,这需要改变目前的尿液收集方式,其中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刘琮只能是提前准备,这样以来尿液需要的数量是非常多的,如何收集,特别是动物尿液的收集都需要想办法,自然需要投入一些人力,物力。

    农业的提升说来说去就那么些办法,区田法的精耕细作,各种肥料的提升,种子的提升,机械的提升,水利的灌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