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休息的时候,李婉仪给欧泓清打了电话,但欧泓清也只是个学生而已,虽然也有跟着导师做一些项目,但在这件事情上,最多也就是帮忙问一问,提供一下联系方式。
苇庆凡对此并不抱有多少期待,更多还是要通过行业内人士来联系,毕竟要的是产品,而不是教学。
他并没有具体的工作,但所有工作都需要操心,这边软件部的沟通还没结束,张远平就又找了上来。
“成本压不下来!”
张远平一到办公室,就开始报怨,“价格太低了,而且我们就是一个小公司,人家那些大公司都不爱搭理我们,也拿不到低价啊……你说你能卖一百万台,人家就相信你能卖一百万台吗?”
前世的小米公司是先做软件,再做硬件,随后更是先开了发布会,有了巨大市场反响,这才真正把手机投产。
这导致了第一代小米手机“跳票”了很久,11年8月发布,年底才开始量产,真正大规模出货,都已经是12年了。
但这样的做法,也降低了公司的风险,同样,有了市场反响之后,在供应链那边的待遇也会有所提高。
现在苇庆凡连定制系统都没推出来,就开始做硬件,一家没有任何名气的草创公司,空口白牙的去大规模采购,想要低价,又不想付全款,人家怎么可能答应。
体量才是议价权!
这几天张远平领着团队一直在加班加点更换不同公司不同规格部件的产品,试图在达到苇庆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压低成本,然而根本做不到。
高配置和低价格不能兼得!
他将几份不同的部件规格和成本都带了过来,最高的一份单单硬件成本就高达每台手机1600!
这还没算设计、测试、生产、包装、销售的其他费用,仅仅是部件采购的价格!
要真按这样的配置去生产,苇庆凡再厚的家底也扛不住赔的,何况本身家底也不算多厚。
“先做测试机,再考虑量产,测试规格完成之后,再一家家去谈吧,可以都签对赌协议,按一百万的出货量算。”
数量决定价格,这是工业时代的生产和商业规律,苇庆凡也无力改变,不过他对销量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先测两套方案,一个首选一个备选……我们还有时间,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