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大明九边重镇中最为重要的军镇,这里的居庸关和紫荆关是北京、华北的咽喉。一般情况下、宣化和大同互为表里、是一体存在的,大明在宣化和大同各设了一总兵府,同时还设了基本上长期存在的宣大总督府。
宣大有多重要?大同就是云中郡、所谓的幽云十六州、就是大明的宣大总督区。宋朝因为没有幽云十六州,而频频被草原政权深入腹地,大明因为有幽云十六州,腹地二百多年没受兵灾。
李自成的北伐之路、到最后也变成了走长城线。闯营走这条线得原因是从这儿进兵速度最快,只要破了几个关口,剩下的路都十分好走。
出了大同城后,闯营又分了一路,一路由刘宗敏带队攻打紫荆关,一路由李自成亲率攻居庸关。至此、闯军三路大军、在固关、紫荆关、居庸关扣关,大有问鼎天下改天换日之象。
三师人马、对阵过三十万大军,兵力有些太捉襟见肘了。也就是这几处地方有边关和城池,不然人家全凭人就能将这三万人给淹没过去。
刘元斌坐镇宣化城,负责紫荆关、居庸关、固关等对闯作战的总体指挥事宜。刚接触闯营的时候,他被对方铺天盖地的人马给惊的有些头大。
在进入新军之前,他是和流贼交过手的,但那时候流贼一般不会太集中,根本不像现在这样数十万人集结在狭小的太行孔径之中,硬生生要往过来挤。
同时由于控制了山西谷地,闯营获得了大量的物资补充,他们的军容和装备都齐整了不少。现在的这近四十万大军,甚至实现了半骡马化。远远的看,他们的阵势不比清军差多少。
“总指挥、在锦衣卫和咱们侦查人员的配合侦查下,对三关的敌情大致摸清了。去固关的是闯贼郝摇旗部宣称有十五万兵马,不过实际来看其部最多有八万。紫荆关的敌将是刘宗敏其部应该有十万以上,来居庸关的是闯贼本人,其众有二十万之多。”参谋人员在战役指挥室,向刘元斌通报最新的敌情情况。
目前侦查的情况来看,闯军的三路人马,并不是平均分配的。来居庸关的这一路,应该是正经主力。人家不是平均分配,可自己这边是一个师守一关,除了局庸关的第一师可能战力稍强一点外,其它的布置怎么看都像是在平均分配力量。
参谋团队将这个消息正式通报给刘元斌,其实是让刘元斌做决策,看是不是将这三关的守御力量根据实际敌情做调整。
“你们参谋团的作战方案是什么?”
“总指挥、参谋团有两套方案,方案一是在固关只留一个步兵旅和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在紫荆关留两个步兵旅和一个炮兵团,剩下的所有人员全部集中在居庸关一线,抵御闯军主力。参谋团认为,这个方案最为稳妥。”参谋长向成荣向刘元斌阐述了他们谋划的第一方案!这也是他们的主推方案,要不是皇帝规定参谋团在规划作战方案时必须要有路径区别比较大的备选方案,他们就不会再准备什么第二方案。
谷 刘元斌听了参谋团制定的第一方案,心中不是很满意。按道理来说,这个方案是根据来敌的轻重缓急制定的最优方案,但总感觉这个方案有点太一板一眼了,于是他开口说道:“说说你们的第二方案!吾总觉得你们的第一方案有些太兵对兵、将对将的保守了。”
“我们的第二方案是,保持目前的基本布置不变,从紫荆关向固关方向抽一旅步兵和一团骑兵过去。目的是想依靠现有兵力,从固关方向打开局面。”
刘元斌听完参谋长汇报的第二方案,就一直看着指挥室的作战地图来回踱步。他明白参谋团给的这个方案还是留了点余地,真想先从固关打开局面,一个师再加一旅一团未必能成事。最好的情况是从居庸关方向再派一个主战旅和一个骑兵团。这样一来、固关方向就能有过两万人马和三千多骑兵。操作得当,先击溃郝摇旗部的把握还是挺大的。
可是这样做,居庸关防线就有些太过战略冒险了,靠着八千多人,硬抗住二十万以上的闯军主力,难度有些太大的样子。
居庸关实在是太过重要了,这里一但失守,闯贼顷刻之间就能兵临京师城下。可刘元斌对尽快击溃敌军一路的作战计划,又实在心动不已,心中充满矛盾的刘元斌硬是在指挥室踱步到了深夜。
“命令、第三师骑兵团和第一旅立刻开赴第四师固关防区,命令骑兵突击团开赴第四师固关防区,全力协助第四师侦查人员和锦衣卫成员,想尽一切办法摸清固关方向来敌的战力情况,在最短时间内给吾一份详实的情况汇报。”